茹桂 1936 年 10 月生 , 陕西长安人。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暨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,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 ,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,陕西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,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编审 , 陕西省暨西安市文史馆馆员 ,美国世纪大学特聘艺术家,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、艺术短期大学客座教授 , 陕西省政协六、七、八、九届委员。 1953 年长安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科 , 1956 年毕业留校工作,任团委书记兼美术评论课的教学。不久被派往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研修。 1961 年结业返回西安美术学院 , 先后担任文学选读、艺术概论、古典文论、书法、艺术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和艺术理论硕士研究生导师等工作。期间 , 先后被评为省文化系统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、优秀教师 , 并获学院教学成果奖多次。曾发表过散文及艺术评论文章 150 余篇和诗词 100 多首。著作和出版有《文学创作常识》(合作) 、《书法十讲》、《美术辞林•书法卷》、《艺术美学纲要》、《茹桂书法教学手记》以及艺术散文随笔《砚边絮语》等 , 其中《书法十讲》曾获 1985 年在香港举办的“中国书展”优秀奖和陕西科技成果奖。被评论界认为“体例新颖、内容充实、结构合理、文笔流畅”,“ 能大胆抒发自己的独特见解 ", 是 “ 着眼于书法理论基础建设、面向当代赓续传统的填补空白之作 " 并先后再版五; 谓其论文呈现出 " 艺术家的激情与学者的严谨和冷峻 ", 堪称 " 诗化的评论 " 。被香港日报评为 " 华人优秀诗词艺术家 。 1992 年因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 , 受到国务院表彰并享受政府 贴 , 次年被评为 " 有突出贡献专家 " 。2002年被中国书协评为“德艺双馨”书家。
长安这一帝王之都丰富的历史遗存 , 汉唐文化的深厚积淀 , 美术与文学的双重学业 , 加上艺术理论与美学修养 , 给他从事书法艺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其书法初从欧、颜入手 , 继师二王 ; 进而遍习古代碑帖 , 选临篆、隶、行、草诸体 , 而对张旭、 怀素及李北海、黄山谷、米苦、王锋尤为倾心 ; 后广泛涉取并着意于对当代中外各种流派与书风的研究 , 在实践中综合、优选、 融化、吸收 , 同时为自己立下 " 法由古受 , 美自我成 " 的箴言而 逐渐形成个人的风貌。作品除先后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文艺报》、《人民中国》、《中国书画》以及日本《读卖新闻》、 《四国新闻》、《书道》、《临池》,美国《世界日报》、《新奥尔良日报》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外 , 多次参加陕西省历界书展及国内外重大书展。曾获第十一届亚运会陕西体育艺术展特别奖、台湾 " 中 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" 一等奖、二等奖及 " 华夏艺术国际展 " 银奖、"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特奥会书画作品展 " 金质奖、美国纽约 传记中心艺术家 " 金帆奖 "., 论文获 98 年度亚太华文教学成果奖 , 99 年度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 " 国际荣誉金奖 " 。曾先后在日本东京、京都、松本、行田、高松以及美国世纪大学、巴登鲁日博物馆和新奥尔良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。分别被授予日本京都府城傲 , 美国巴登鲁日市荣誉市长等。镌刻勒石及楹联巨匾有 : 唠山摩崖、黄河碑林、福建大觉寺、桥山黄帝陵、宝鸡炎帝陵、白水苍颉庙、西岳华山、太白山、翠华山、张良庙、西安大雁塔、钟楼、环城西苑、青龙寺、兴善寺、八仙尾、仙游寺、香积寺、大佛寺、楼观台、五丈塬武侯祠、铜川玉华官、榆林红碱淖、临潼明圣官以及日本高野山常喜院、香川县五剑山以及大麻学园等名山胜迹多处。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、毛主席纪念堂、人民大会堂、中南海、北戴河国务院管理局以及法国东方艺术研究所、菲律宾巴维士博物馆、日本空海总本山、大平正芳纪念馆、京都南画院、京都大相国寺、美国世纪大学、巴登鲁日博物馆、美国白宫、日本前相田中角荣、中曾根康弘、森喜朗以及梅香梅女士、 连战先生等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。出版除 50 余件单幅作品外 , 有《白居易〈长恨歌 〉》 和《张若虚〈春江花月夜 〉》 以及所书自作诗《长安好》39 首等行草书帖和长卷刊世。
新闻传媒和评论称其为“具有诗人气质”的“学者型书家”、“长安书坛一翘楚”雄里藏秀、平中寓奇、惊骄纵横、潇洒自然 , 呈现出 " 典雅的热烈 ", " 胸次卓别 , 墨韵不凡 , 总有一种笔墨之外的诣趣和意味 "。
其生平及艺术简历被收入《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》、《中国当代名人录》、《中国文艺家传集》、《中国当代名人大典》、《中国大百科人物传集》、《中华百年》、《中国专家大辞典》、《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》、《中华英模大典》、《中华骄子》、《东方之子》、《中 华英才》以及美国纽约传记中心《世界艺术家名人录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