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园先生课徒语要(节录)

 

 

蒙养篇

 

☆ 中国画源远流长,名家辈出,异彩纷呈。考诸风格,明人董其昌氏“南北宗论”差尽大略。我写胸中山水,将为南宗欤?夫画也者,画人自写胸中之画也,焉有步趋真境而能成画者哉!吾字一律,不以临摹前人墨迹或妄逞怪诞为能事。吾书吾画,固得之于心而应夫于手,聊写胸中一段意气也已,宁计人言美丑者哉!盖人生天地间,寿不过百数,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生灭无常,来去倏忽,其为人也,能不忧然?物固可全吾身,而神将安托?古贤游夫六艺者,无他,畅神而已。故临窗搦管,畅神之机;墨气笔痕,畅神之迹。情志不同,各见本真。流派也,风格也,人取其便而故名之也,如此而已。汝等学艺,固当谨执此理,勿为名诱,勿为惑。活已身,事父母,蓄妻子,奔波劳顿,周旋绸缪之际,或累于身,或劳干心,情有所感,志有所凝,无妨一寄于书画,或可当慰怀安神之用。道理既明,法在理中,朝斯夕斯,久久自悟。不求工或工,不期成或成,天道茫茫,非人所能逆料,吾复何言,吾复何言!

 

☆ 世上学问很多,究其功用,唯在利己、利人、利世。究其形式,不过立功、立德、立言。另有一学问修养谓之‘吃亏’,少此一节,终不能君子。“写字画画,若不能挣脱名缰利锁束缚,汲汲于名,营营于利,焉能一心于书画?”

 

☆ 唯能吃亏方有清福,有清福方有清气,有清气笔下自能清逸。今人唯在名利上下功夫,即书画家也不能免俗,故好字好画难得一见。

 

☆ 古贤游夫六艺者,无他,畅神而已。故临窗搦管,畅神之机;墨气笔痕,畅神之迹。情志不同,各见本真。

 

☆ 中西文化不同,中西绘画亦各成体系,自为井河。欲图融铸中西,是费力不讨好的事。勉强为之,难免不中不西,面目可憎。近代画家多有努力于此者,刘海粟、徐悲鸿、林凤眠是西画出身,画国画味道总觉着不正。李可染早年学过素描、水彩,也画过油画,搞过木刻,后来着力国画,在笔墨上下苦功夫,山水画吸收了西洋的东西,但改得好,画有中国笔墨,有中国气派,是一个例外。

 

☆ 古人重写生留粉本,尤重丘壑内营、胸储万有,其道即董氏所谓“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”。“行万里路”是开眼界,广见识,增阅历,胸贮山水。“读万卷书”是启心智,明道理,辨美恶,心智明澈。大不类今人由写生而创作之机械死板。

 

☆ 画分南北宗是风格面貌的大体分类,此中并无难易高下之分,二者各有千秋,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。偏爱哪一面是个人的趣味,喋喋于南北高下是浅薄的。

 

☆ 历史地看,书画的流派客观存在,各派均有自己的长处,都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。

 

☆ 封建时代有严格的等级制度,社会生活规矩森严,不难理解清代“四王”那种中规中距、如礼如仪的画被奉为正宗了。世上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,正反相生,彼此相依。就书画而言,有循规蹈矩者,就有离经叛道者。有颜庄柳恭,就有颠张醉素,有“四王”,就有“八怪”。必欲一种面貌覆蔽天下,唯我独尊,直是痴人说梦。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,是文艺繁荣的必然。要画心里的山水。心里山水哪里来?逢山看山,遇水观水,养得胸有丘壑,烟云在抱,不求其至而自至。要之,必其人而后有其画。

 

☆ 书画家要勤读书,多读书,读好书。古人云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肚子里有了万卷诗书,胸怀、襟度自是不与人同,以不同于人的胸怀、襟度控驭笔墨,腕底自具不同气象。

 

☆ 吾人学习知识,重在知,而尤重者在乎识。知可学而致,而识非悟无以明。识者,驭知之知也,是为智。智慧开启一分,识见增长一分,而且终身受用。如今所谓“知识”者,有些大可必学,学之徒增累赘。

 

☆ 清代“四王”画有程式,可以亦步亦趋,加上影响大,过去学画的人大都从其入手。“四王”修养都很高,但画得死板,确少生气。如不善学,很容易遏抑自家生机,陷入框框的樊篱出不来。如善学,里面也有好东西,至少可以少走弯路。现在有些初学者,尚不知笔墨为何物,也人云亦云,动辄对“四王”不屑一顾,实在误解良多。对“四王”,对传统,要善于发现其有用的东西,拿来为我所用,做自家成长的养料。缺少学习的真诚,缺少发现的眼光,即便给你一块金子,还以为是块铜,与真金失之交臂。

 

☆ 现在一些年青人起步就从“四僧”入手,走终南捷径,躐等邀功,窃以为糊涂。起步高当然是好事,但要基本功扎实,要真懂其中奥秘,否则易入狂怪,误入歧途。写字画画是老实人的事,要踏踏实实,循序渐进,一步一个脚印。韩昌黎有言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致千里。”诚哉斯言!

 

☆ 写字画画要与吴昌硕、齐白石、黄宾虹等大家比,要立志超过他们。全面超不过,也要在某一点上超过他。要有这个志气。否则,步亦步,趋亦趋,小有成绩,便沾沾自喜,终究没出息。

 

☆ 孔圣人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,此亦人之常情。口腹之欲固无尽矣,吾谓心目之欲犹有过之。盖口腹之欲尚在生理之满足,属物质层次。心目之欲在心理之愉悦,属精神层次。精神高于物质。故书画欲娱人心目,必精益求精,日新又新才好。习见者不察。故作书作画当求风格鲜明不与人同。

 

☆ 书画讲求个性,但要如山泉不择地而出,汩汩自流。

 

☆ 书画如其人。故书画家不可不修养身心。

 

☆ 人无我有,人有我精。

 

☆ 一等人,有本事,没脾气;二等人,有本事,有脾气;三等人,没本事,有脾气。我是有脾气的人。

 

☆ 书画气局的大小,点画力度的强弱,墨韵的丰枯,用色的雅俗,表面是经验、功力的问题,实则是其人天性秉赋、胸怀气度、学识修养的体现。

 

☆ 学书画不得名大家亲炙很难成气候。看名大家如何运思、握管、濡毫、落墨诸般拿捏笔墨的过程,以及作书作画的状态,乃至案头文具的放置,能得大启发,长大见识。特别是名大家临池落墨时的一言半语,非常珍贵。此即谓蒙亲炙,得真传。缘悭难面,听名大家身边人讲其生活趣事也大有助益。私淑的效果要差的远。一个人终生无缘得见名大家作书作画,是遗憾的事。

 

☆ 历史地看,书画的流派客观存在,各派均有自己的长处,都需要深人学习和研究。

 

☆ 封建时代有严格的等级制度,社会生活规矩森严,不难理解清代“四王”那种中规中距、如礼如仪的画被奉为正宗了。

 

☆ 世上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,正反相生,彼此相依。就书画而言,有循规蹈矩者,就有离经叛道者。有颜庄柳恭,就有颠张醉素,有“四王”,就有“八怪”。必欲一种面貌覆蔽天下,唯我独尊,直是痴人说梦。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,是文艺繁荣的必然。

 

☆ 要画心里的山水。心里山水哪里来?逢山看山,遇山观水,养得胸有丘壑,烟云在抱,不求其至而自至。要之,必其人而后有其画。

 

☆ 书画家要勤读书,多读书,读好书。古人云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肚子里有了万卷诗书,胸怀、襟度自是不与人同,以不同于人的胸怀、襟度控驭笔墨,腕底自具不同气象。吾人学习知识,重在知,而尤重者在乎识。知可学而致,而识非悟无以明。识者,驭知之知也,是为智。智慧开启一分,识见增长一分,而且终身受用。如今所谓“知识”者,有些大可必学,学之徒增累赘。毛主席说:“读书是学习,使用也是学习,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。”与其“掉书袋”,勿宁明事理;与其能知,勿宁会用。传统画题有“布袋和尚”者,李可染画而题曰:“行也布袋,坐也布袋。放下布袋,何等自在。”劝世也。

 

☆ 世上学问很多,究其功用,唯在利已、利人、利世。究其形式,不过立功、立德、立言。另有一节学问修养谓之“吃亏”,少此一节,终不能君子。

 

☆ 世人但晓占便宜,不知吃亏,太史公所谓熙熙攘攘、名来利往是也。写字画画,若不能争脱名缰利锁束缚,汲汲于名,营营于利,焉能一心于书画,即此其人书画可以想见矣。唯能吃亏方有清福,有清福方有清气,有清气笔下自能清逸。今人唯在名利上下功夫,即书画家亦不能免俗。故好字好画难得一见。

 

☆ 古人重写生留粉本,尤重丘壑内营、胸储万有,其道即董氏所谓“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”。“行万里路”是开眼界,广见识,增阅历,胸贮山水。“读万卷书”是启心智,明道理,辨美恶,心智明澈。大不类今人由写生而创作之机械死板。

 

☆ 画分南北宗是风格面貌的大体分类,此中并无难易高下之分,二者各有千秋,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。偏爱哪一面是个人的趣味,喋喋于南北高下是浅薄的。

 

☆ 书画,小道也,然深致研究,殆无至境。其为术也,至妙;其为学也,至深。欲造其奥,定须心不旁骛,竭一生之力而为之。岂独书画,凡物无论巨细,概莫能外。故非怠惰浮浪辈所可冀望。

 

☆ 写字画画,太聪明的人干不了,太迟钝的人也干不了。斯道抑归老老实实之雅君子乎?

 

☆ 写字画画在意到,看字看画在神会。

 

☆ 世少伯乐,故知音有恩。

 

☆ 天地赠我以光阴,此实高天厚土之大德,吾人当知感恩,分外珍惜光阴。惜阴不唯近智,亦为有德。

 

☆ 人生有涯,艺无至境。任何人在书画上取得的成绩只是探索中的一个层面而已,不可能达于极点。明乎此,才能不骄不燥,惜时精进,庶儿臻于一定高度,做出一点事来。

 

☆ 浪费笔墨纸张,是要不得的恶习。我见过不少前辈书画家,即便生活充裕,但从不轻费片纸,大都正面画了背面写,淡墨之后覆浓墨,浓墨之后盖清水,一片纸再三再四利用,直至乌黑一片,不能再用为止。这是老辈书画家的良好习惯,更是美德。现在一些书画家,大笔纵横,兴会淋漓,稍不如意,即将剩余大片空白的宣纸一撕弃置纸篓,毫不爱惜,真是暴殄天物,看着让人心疼。我无意攀附前辈先生,但浪费纸墨的恶习自问不曾有。